抗病毒类药

抗病毒药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在临床上治疗病毒病有效的药物,在感染细胞或动物体抑制病毒复制或繁殖,在体外可抑制病毒复制酶。抗病毒药物多在其复制繁殖的不同阶段抑制其繁殖所需的酶,从而阻断其复制。病毒学和分子生物学对病毒特异酶、病毒复制过程和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理已有所阐明,人们不断发现了一些选择性强、特异地作用于病毒的抗病毒药物,已用于治疗较重要的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疱疹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出血热、乙型肝炎等。

简介

目前,病毒感染性疾病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约60%以上的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而且新的病毒不断被发现,因其高度传染性、致死率高的特点,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十分严重。

治疗对策

现如今,抗病毒疗法是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根本治疗。对于急性感染,有助于减轻症状和缩短疗程;对于慢性持续性感染。而对于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抗病毒更是治疗的根本所在。不同的病毒感染会引起不同的疾患,需要不同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局限性

尽管经过多年来基因工程和化学合成抗病毒药物的发展,临床使用控制病毒感染的药物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但目前已被证实有临床价值的抗病毒药物还屈指可数,用药适应证也很有限。特别是有些慢性病毒感染达到根治目的是很难做到的事。因为病毒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它的增殖依赖于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某些病毒的核酸直接整合于宿主细胞的基因内。因此,必须根据病毒的特性选择抗病毒药物,制定抗病毒治疗方针。抗病毒药物应该选择性破坏或抑制细胞内外的病毒,而对细胞,至少对未感染细胞不产生致死性损害。所以既对细胞内病毒有抑制作用,达到临床抗病毒效果,而又不对宿主细胞代谢产生不利影响是较困难的事。另外,抗病毒药物对保护未感染细胞和感染初期尚未产生明显病变时疗效较好,但一般病毒感染性疾病症状缺乏特异性,不易早期诊断,当病毒感染出现临床症状时,机体内病毒增殖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例如在流行性感冒和乙型脑炎临床发病时,大量病毒已在感染细胞内增殖并释放出来,机体正处在病毒血症期或病毒血症后期阶段,已经造成了组织损伤,这时应用有效的病毒抑制,尽管还有可能控制病毒进一步增殖和扩散,但往往“为时已晚”,已起不到决定性治疗作用了。病毒引起的综合征有些很常见,又为相对良性或自限性,因此只有治疗指数(疗效与毒性之比)极高的药物才能被接受。所以大力开发研制安全有效、选择性强、使用方便的抗病毒药物仍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抗病毒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