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嗪酮(69327-76-0)

现货供应 免费样品
CAS NO:
69327-76-0
纯 度:
99%
规 格:
1kg铝箔袋/氟化瓶,10kg铝听/纸箱,25kg纸板桶/编织袋/塑料桶
价 格:
1.0元 - 25.0元
 
马上询价

基本信息

  • 噻嗪酮
  • 69327-76-0
  • 优乐得;捕虫净;扑虱灵;2-特丁基亚氨基-3-异丙基-5-苯基-3,4,5,6-四氢-2H-1,3,5-噻二嗪-4-酮;稻虱净
  • C16H23N3OS

  • 305.44
  • Buprofezin
  • 614-948-3
  • 1.18
  • Buprofezin
  • 176-178°C
  • 104-106°C
  • 273°C (12 torr)
  • 中毒

详细信息


服务体系

1. 噻嗪酮为本公司优势产品,可申请免费样品

2. 极速发货,高效助力生产

3. 品质保证,稳定供应

4. 支持验收后付款

用途
噻嗪酮
参数数值
杀虫剂噻嗪酮由日本农药公司首先研制成功,是一种抑制昆虫生长发育的新型选择性杀虫剂,触杀作用强,也有胃毒作用,作用机制为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和干扰新陈代谢,致使若虫脱皮后畸形或成虫翅畸形而缓慢死亡。一般施药后3~7d才能显效,对成虫没有直接杀伤力,但可缩短寿命,减少产卵量,并且产出的多是不育卵,幼虫即使孵化也很快死亡。噻嗪酮具高选择性,对同翅目的飞虱、叶蝉、粉虱及介壳虫烃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某些鞘翅目害虫和害螨也具有持久的杀幼虫活性。可有效地防治水稻上的飞虱和叶蝉、茶、马铃薯上的叶蝉、柑桔、蔬菜上的粉虱,柑桔上的盾蚧和粉蚧,也能防治果树及茶树上的介壳虫等。药效期长达30天以上。对害虫的天敌较安全,综合效应好。与其他杀虫剂无交互抗药性问题。
按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噻嗪酮属低毒杀虫剂。原药对雄、雌大鼠急性经口LD50分别为2198mg/kg体重和2355mg/kg体重。对眼睛和皮肤的刺激作用极轻微。在试验剂量内无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两代繁殖试验中未见异常,对鱼类及鸟类毒性低。
使用方法叶面喷雾,50~600gAI/ha;叶面喷粉,450~600g/ha;浸水处理(submerged application),600~800g/ha。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75~750g/ha剂量能防治水稻和蔬菜上的飞虱、叶蝉、温室粉虱等,800~1000g/ha能防治果树及茶上的介壳虫等。持效期35~40d,对天敌和访花昆虫安全,与其它类杀虫剂无交互抗性,但作用缓慢,施药后3~7d才能控制住害虫危害,因此虫口密度高时,应与速效杀虫剂混用。
1. 水稻害虫的防治:
①稻飞虱、叶蝉类:在主害代低龄若虫始盛期喷药1次,每亩用优乐得25%可湿性粉剂20—30g(有效成分5—7.5g),兑水5—10kg,低容量喷雾或兑水40— 50kg常量喷雾,重点喷植株中下部??
②噻嗪酮防治水稻褐飞虱,在主要发生世代及其前一代,在卵孵盛期至低龄若虫盛发期,用25%可湿性粉剂20~30克/亩,兑水在害虫主要活动为害部位(稻株中下部)各进行1次均匀喷雾,能有效控制为害。在褐飞虱主害代若虫高峰始期施药还可兼治白背飞虱、叶蝉,效果可达81—100%。
2.果树害虫的防治:防治柑桔矢尖蚧,在低龄若虫盛发期,用25%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125~167mg/kg)均匀喷雾,效果良好。
3.茶叶害虫的防治:防治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长白蚧、茶橙瘿螨等,在茶叶非采摘期和低龄若虫或若螨盛发期以及虫螨密度较高时,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250~333mg/kg)。在虫螨密度较低时,用1000~1500倍液(167~250mg/kg)均匀喷雾,能有效地控制虫螨危害。
4.噻嗪酮防治温室黄瓜、番茄等蔬菜的白粉虱,在低龄若虫盛发期,用25%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100~125mg/kg)均匀喷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可兼治茶黄螨等。
分析方法1.产品分析:试样用氯仿萃取,以邻苯二甲酸二环已酯或二十三烷为内标物,使用5%OV—101/ Gasom Q为填充物的不锈钢柱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噻嗪酮进行气相色谱分离和测定。
2.残留分析:气相色谱法(GC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HPIC法)(刘曙照,1991,农药.30(1):21)。
允许残留量我国建议最大允许撮入量0.02mg/kg 体重:最大允许残留量为0.3mg/kg,日本推荐的最大残留限量(MRL)糙米为0.3mg/kg。
毒性雄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2198mg/kg,雌性为2355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000mg/kg,急性吸入LC50>4.57mg/L。对眼睛、皮肤的刺激轻微。大鼠2年喂养试验无作用剂量为每天0.9~1.12mg/kg。Ames或Rectus试验结果阴性。未发现致畸、致癌、致突变现象,动物两代繁殖试验未见异常。鹌鹑LD50>15000mg/kg,鲤鱼LC50为2.7mg/L,水蚤LC50>50.6mg/L,在2000mg/L剂量下,对蜜蜂无直接的作用。对家蚕和天敌安全。
化学性质 纯品为白色结晶。m.p.104.5~105.5℃,蒸气压1.25×10-3Pa (25℃),相对密度1.18。溶解度为:氯仿520g/L,苯370g/L,甲苯320g/L,丙酮240g/L,乙醇80g/L,难溶于水。对酸、碱、光、热稳定。
用途 噻二嗪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属昆虫蜕皮抑制剂。通过抑制壳多糖合成和干扰新陈代谢,使害虫不能正常蜕皮和变态而逐渐死亡。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长残效期的特点。对飞虱、叶蝉、粉虱有特效,对矢尖蚧、长白蚧等一些介壳虫也有较好效果,主要用于防治水稻叶蝉和飞虱,马铃薯叶蝉,柑橘、棉花和蔬菜粉虱,柑橘盾蚧和粉蚧。如防治水稻褐飞虱,在卵孵盛期至低龄若虫盛发期,用25%可湿性粉剂3~4.5g/100m2,对水在害虫主要活动危害部位喷雾,并可兼治白背飞虱、叶蝉等。防治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花橙瘿螨等,在茶叶非采摘期和昆虫低龄期用25%可湿性粉剂750~1500倍液喷雾。该药对白菜、萝卜比较敏感,使用时应注意。
用途 该品为新型高选择性杀虫剂。每亩6.6-13.3g有效成分,能防治稻和蔬菜上的飞虱、叶蝉、温室粉虱等害虫;每亩53.3-66.6g有效成分,能防治果树及茶上的介壳虫等害虫。
用途 可有效地防治水稻上的中蝉科和飞虱科,马铃薯上的叶蝉科,柑橘、棉花、蔬菜上的粉虱科等害虫
生产方法 N-甲基苯胺与光气、氯气反应制得中间体N-氯甲基-N-苯基氨基甲酰氯;在酸存在下,叔丁醇与硫氰酸铵反应,再经转位得到异氰酸叔丁酯,再与异丙胺反应,制得1-异丙基-3-叔丁基硫脲。后者在碱存在下与上述N-氯甲基-N-苯基氨基甲酰氯反应,制得噻嗪酮。原药噻嗪酮为灰白色或浅黄色晶体粉末。一级品有效成分含量≥95.0%,合格品为≥90.0%。原料消耗定额:叔丁醇(85%)600kg/t、N-甲基苯胺(99%)800kg/t、异丙胺(98%)350kg/t。
生产方法 非光气合成法
特丁基异硫氰酸酯的制备 将74.1g叔丁醇、600mL水、95.1g硫氰化铵混合后,升温至75℃,在30min内将200mL浓盐酸滴加到反应液中,然后升温至85℃,在此温度下搅拌反应5h。反应液温度降至约30℃,静置,分出水层,油层用水洗涤,得黄色油状物103g,减压收集80℃/16kPa馏分98.5g,收率86.7%。
N-特丁基-N'-异丙基硫脲的制备 将24.8g(含量92.8%)特丁基异硫氰酸酯和70mL甲苯混合后,将反应液冷却到10℃,搅拌下将13.1g异丙胺和10mL甲苯的溶液滴入反应液,反应温度不超过20℃,再在室温搅拌3h,过滤,用甲苯洗涤、干燥,得产物33.5g,m.p.140~145℃(乙醇重结晶,m.p.149~150),含量97.0%,收率93.4%。
也有报道:0.3mol特丁基异硫氰酸酯、0.32mol异丙胺,用70mL石油醚溶解,室温反应24h制得,收率97%。
N-甲基-N-苯基甲酰胺的制备 将85.6g N-甲基苯胺、56.0g(含量85%)甲酸和150mL甲苯升温回流3~4h共沸脱水,使回流液透时为止。减压下尽可能把甲苯和过量的甲酸蒸出,得粗品110g,减压收集110~113℃/0.8~0.9kPa馏分98.0g,m.p. 13~14℃,收率90.7%。
N-氯甲基-N-苯基氨基甲酰氯的制备 将76.8g(含量89.1%)N-甲基-N-苯基甲酰胺、500mL四氯化碳和3g偶氮异丁腈,在搅拌下慢慢通入氯气,并控制反应温度在15min内升至回流,通氯气约1h计100g。蒸出四氯化碳,得粗品油状物108g,经凝固变为固体,m.p.35~40℃ (正己烷重结晶,m.p.46~47℃),含量88.7%,收率93.2%。
噻嗪酮的合成 将11.5g N-氯甲基-N-苯基氨基甲酰氯10mL甲苯的溶液,滴加到由氢氧化钠、甲苯和9.0g N-特丁基-N'-异丙基硫脲组成的反应液中,控制温度不超过25℃,然后在室温下搅拌3h,在80℃搅拌2h后,冷却至室温。加入25mL水溶解固体氯化钠,静置,分出水层,有机相减压脱除甲苯,残留物加80mL80%乙醇,搅拌、冷却、过滤、干燥得产物10.8g白色固体,m.p.98~102℃ (用乙醇重结晶,m.p.104~106℃),含量93.5%,收率66.3%。
光气合成法
N-甲基苯胺与光气、氯气反应,制得N-氯甲基-N-苯基氨基甲酰氯;再与1-异丙基-3-特丁基硫脲在三乙胺存在下反应,合成噻嗪酮。
类别农药
毒性分级中毒
急性毒性口服- 大鼠  LD50: 2198 毫克/公斤; 口服- 小鼠 LD50: 5000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燃烧产生有毒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气体
储运特性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食品原料分开储运
灭火剂干粉、泡沫、砂土
别名2-叔丁基亚氨基-3-异丙基-5-苯基-1,3,5-噻二嗪-4-酮;噻嗪酮,优乐得;稻虱净可湿性粉剂;2-特丁亚氨基-3-异丙基-5-苯基-3,4,5,6-四氢-2H-1,3,5-噻二嗪-4-酮;捕虫净;布芬净;稻虱灵;丁丙嗪
英文别名2-tert-Butylimino-3-isopropyl-5-phenyl-3,4,5,6-tetrahydro-2H-1,3,5-thiodiazin-4-one;2-tert-Butylimino-3-isopropyl-5-phenylperhydro-1,3,5-thiadiazinan-4-one;3,5-Thiadiazin-4-one,2-[(1,1-dimethylethyl)imino]tetrahydro-3-(1-methylethyl)-5-phenyl-4H-1;4H-1,3,5-Thiadiazin-4-one,2-((1,1-dimethylethyl)imino)tetrahydro-3-(1-methylethyl)-5-phenyl-;4h-1,3,5-thiadiazin-4-one,2-((1,1-dimethylethyl)imino)tetrahydro-3-(1-methylet;Appland;Aproad;buprofenzin,w.p.
性状
噻嗪酮
参数数值
熔点 104-106°C
沸点 273°C (12 torr)
比旋光度 22 º (c=8,6N HCl)
密度 1.18
折射率 1.52-1.522
闪点 176-178°C
储存条件  0-6°C
形态neat
水溶解性 0.9 mg/L at 20 ºC
Decomposition 176-178 ºC
BRN 8324923
CAS 数据库69327-76-0(CAS DataBase Reference)
NIST化学物质信息4H-1,3,5-thiadiazin-4-one, 2-((1,1-dimethylethyl)imino)tetrahydro-3-(1-methylethyl)-5-phenyl-(69327-76-0)
EPA化学物质信息4H-1,3,5-Thiadiazin- 4-one, 2-[(1,1-dimethylethyl)imino] tetrahydro-3-(1-methylethyl)- 5-phenyl-(69327-76-0)
安全说明
噻嗪酮
参数数值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3077(solid)
WGK Germany 2
RTECS号XI2865000
毒害物质数据69327-76-0(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毒性LD50 in mice, rats (mg/kg): 10000, 8740ally; LC50 (48 hr) in carp: 2-10 mg/l (Kanno, 1981)

相关推荐

2-氟三氟甲苯(392-85-8 ) | 长春质碱(865-21-4 ) | 2-丙酮氧基-3,4-二氟硝基苯(82419-32-7 ) | 4-甲磺酰基苯乙酸(90536-66-6 ) | 2,3,5-三氯吡啶(16063-70-0 ) | 3-丙酰基吡啶(1570-48-5 ) | S-2-溴代戊二酸(51528-22-4 ) | 4,6-二氯-二甲硫基嘧啶(6299-25-8 ) | 2-羟基嘧啶(557-01-7 ) | N-叔丁氧羰基-反式-4-N-芴甲氧羰基氨基-L-脯氨酸(176486-63-8 ) |


噻嗪酮


关键词

供应 69327-76-0 | 供应 噻嗪酮 | 现货 69327-76-0 | 现货 噻嗪酮 | 高纯 69327-76-0 | 高纯 噻嗪酮 | 定制 69327-76-0 | 定制 噻嗪酮 | 69327-76-0 供应商 | 噻嗪酮 供应商 | 69327-76-0 生产厂家 | 噻嗪酮 生产厂家 | 69327-76-0 价格 | 噻嗪酮 价格 | 69327-76-0 现货 | 噻嗪酮 现货 | 69327-76-0 作用 | 噻嗪酮 作用 | 69327-76-0 原料 | 噻嗪酮 原料 | 69327-76-0 定制 | 噻嗪酮 定制 | 69327-76-0 试剂 | 噻嗪酮 试剂 |

公司信息

湖北诺纳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规模:
  • 公司类型:
  • 认证信息:
  • 所在地区:
  • 联系人:
  • 电话:
  • 手机:
  • QQ:
  • 网站:
  • 地址:
该公司其他推荐产品
二乙二醇单乙烯基醚
二乙二醇单乙烯基醚
929-37-3
99%
2-吗啉乙醇
2-吗啉乙醇
622-40-2
99%
葡甲胺
葡甲胺
6284-40-8
99%
异植物醇
异植物醇
505-32-8
99%
甲基丙烯酸月桂酯
甲基丙烯酸月桂酯
142-90-5
99%
乙酰丙酮铬
乙酰丙酮铬
21679-31-2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