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钌

  • 基本信息
  • 制备方法及用途
  • 物化性质
  • 安全信息
  • MSDS
  • 结构与计算化学
  • 上游产品
  • 下游产品

氧化钌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氧化钌 
中文别名:
四氧化钌;
氧化钌 
英文名称:
Ruthenium(Ⅷ) Oxide
英文别名:
tetraoxoruthenium;
ruthenium oxide;
ruthenium tetraoxide;
Ruthenium(VIII) oxide;
Ruthenium tetroxide 
CAS No.:
20427-56-9
分 子 式:
RuO4
分 子 量:
165.70
精确分子量:
165.88400
PSA:
68.28000
EINECS:
243-813-8
InChI:
The Key: GJFMDWMEOCWXGJ-UHFFFAOYSA-N
安全术语:
S16S17S36/S37/S39
分子结构式:
SDS:
查看

氧化钌 制备方法及用途

制备方法

1. 将粉末状金属钌进行碱熔制成钌酸钾K2RuO4,用水溶解为水溶液,在80~90℃下通氯气,则发生反应。生成的RuO4气化出来,在冰水中冷却的接受槽里以固体形式被收集起来。根据这个反应,完全可以与其他铂族元素(Os除外)分离。要制备超纯产品时,用三个接受槽:前两个槽加10%氢氧化钾水溶液,最后一个槽再加少量甲醇(0.1%左右)。收集在三个接受槽中并被槽中溶液吸收的K2RuO4作为原料溶液,像前述那样通Cl2将RuO4蒸馏出来。若混有锇时,也生成挥发性OsO4,难以分离开来。这时,可在碱熔后用水溶解,以硝酸酸化使成酸性,煮沸除锇,放冷后使成碱性,像前述那样处理。 2. 将0.4克二氧化钌悬浮于50毫升四氯化碳中。加入3.2克偏过碘酸钠溶于50毫升水的溶液,在0℃搅拌1小时。黑色的二氧化钌渐渐地溶解。分出清亮的黄色四氯化碳溶液,经过玻璃毛过滤以除去不溶物。将溶液放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新鲜的偏过碘酸钠(1.0克/50毫升)。摇荡混合物,直到四氯化碳溶液呈持久的黄色。在冷处贮放。用RuCl3与稍过量的偏过碘酸钠水溶液和四氯化碳在室温搅拌过夜,也可制得RuO4。 3. 四氧化钌有固体形式,也有稳定的水溶液形式。可以通过RuO2或RuCl3与强氧化试剂反应而原位制备而来。

合成制备方法

1. 将粉末状金属钌进行碱熔制成钌酸钾K2RuO4,用水溶解为水溶液,在80~90℃下通氯气,则发生反应。生成的RuO4气化出来,在冰水中冷却的接受槽里以固体形式被收集起来。根据这个反应,完全可以与其他铂族元素(Os除外)分离。要制备超纯产品时,用三个接受槽:前两个槽加10%氢氧化钾水溶液,最后一个槽再加少量甲醇(0.1%左右)。收集在三个接受槽中并被槽中溶液吸收的K2RuO4作为原料溶液,像前述那样通Cl2将RuO4蒸馏出来。若混有锇时,也生成挥发性OsO4,难以分离开来。这时,可在碱熔后用水溶解,以硝酸酸化使成酸性,煮沸除锇,放冷后使成碱性,像前述那样处理。

2. 将0.4克二氧化钌悬浮于50毫升四氯化碳中。加入3.2克偏过碘酸钠溶于50毫升水的溶液,在0℃搅拌1小时。黑色的二氧化钌渐渐地溶解。分出清亮的黄色四氯化碳溶液,经过玻璃毛过滤以除去不溶物。将溶液放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新鲜的偏过碘酸钠(1.0克/50毫升)。摇荡混合物,直到四氯化碳溶液呈持久的黄色。在冷处贮放。用RuCl3与稍过量的偏过碘酸钠水溶液和四氯化碳在室温搅拌过夜,也可制得RuO4。

3. 四氧化钌有固体形式,也有稳定的水溶液形式。可以通过RuO2或RuCl3与强氧化试剂反应而原位制备而来。

用途简介

四氧化钌是一个对多种官能团非常有效的氧化试剂,能够实现诸如双键、芳环或二醇断裂等官能团转换反应。 四氧化钌催化剂等价于催化剂量的RuCl3或RuO2加上定量的共氧化剂组成的催化体系。通常采用的共氧化剂有次氯酸钠、溴酸钠、过乙酸、高碘酸、高碘酸钠、氧气。硫酸铈、高锰酸钾以及过硫酸氢钾等。研究表明,四氧化钌催化的反应中水的存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而通常反应都是在混合溶剂如CCl4-H2O中进行。 四氧化钌催化氧化反应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能保证与反应位点邻近的立体中心的立体化学保持不变 (式1) 。 四氧化钌催化的醇类化合物的氧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uCl3或RuO2在强氧化剂如高碘酸钠作用下能够将一级醇转换为羧酸 (式2) ,在分子氧、次氯酸钙的作用下则将其氧化为醛 (式3) 。 对于特殊底物如环丁醇的氧化反应,四氧化钌相对于其它氧化剂如高锰酸钾等能够获得最高的产率 (式4) 。 四氧化钌还能将醛催化氧化为羧酸,将芳香烃转变为醌以及将硫化物转变为砜 (式5) 。类似的,四氧化钌还能氧化杂原子如氧、氮的邻位亚甲基,如将甲基醚转换为甲基酯的反应 (式6) 。 四氧化钌还能将醛催化氧化为羧酸,将芳香烃转变为醌以及将硫化物转变为砜 (式5) 。类似的,四氧化钌还能氧化杂原子如氧、氮的邻位亚甲基,如将甲基醚转换为甲基酯的反应 (式6) 。 在四氧化钌催化实现的官能团氧化反应中,还可能伴随底物其它基团的断裂反应,如将环己基苯转变为环己基甲酸的反应 (式7) ,或是将萘转变为二羧酸的反应 (式8) ,反应底物都发生了部分断裂。 四氧化钌的氧化活性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来调节,最简单的就是采用不同氧化活性的氧化试剂与低价钌反应获得不同活性的高价钌试剂。如在高碘酸钠作用下,三氯化钌能够实现醚邻位亚甲基的氧化,而在次氯酸钠作用下,则能实现环酮的Baeyer-Villiger反应 (式9) 。 调节四氧化钌氧化活性的另一种方法是加入配体。电负性配体的引入可以增大金属中心的碱性,从而改善其氧化能力。如加入联吡啶配体bpy,可以实现二苯乙烯的环氧化反应 (式10) 。在碱的作用下,可以实现二苯乙烯的酮羟基化反应 (式11) 。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实现烯烃的双羟基化反应 (式12) 。 调节四氧化钌氧化活性的另一种方法是加入配体。电负性配体的引入可以增大金属中心的碱性,从而改善其氧化能力。如加入联吡啶配体bpy,可以实现二苯乙烯的环氧化反应 (式10) 。在碱的作用下,可以实现二苯乙烯的酮羟基化反应 (式11) 。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实现烯烃的双羟基化反应 (式12) 。 另外,采用其它钌金属试剂前体也可以实现其它类型的氧化反应。如采用三苯基膦二氯化钌RuCl2(PPh3)3与亚碘酰苯组合能够将炔转变为二酮 (式13) ,或是采用RuH2(PPh3)4与氢受体如亚苄基丙酮组合能够将二醇转变为内酯 (式14) 。

用途

四氧化钌是一个对多种官能团非常有效的氧化试剂,能够实现诸如双键、芳环或二醇断裂等官能团转换反应。

四氧化钌催化剂等价于催化剂量的RuCl3或RuO2加上定量的共氧化剂组成的催化体系。通常采用的共氧化剂有次氯酸钠、溴酸钠、过乙酸、高碘酸、高碘酸钠、氧气。硫酸铈、高锰酸钾以及过硫酸氢钾等。研究表明,四氧化钌催化的反应中水的存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而通常反应都是在混合溶剂如CCl4-H2O中进行。

四氧化钌催化氧化反应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能保证与反应位点邻近的立体中心的立体化学保持不变 (式1)[1]

四氧化钌催化的醇类化合物的氧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uCl3或RuO2在强氧化剂如高碘酸钠作用下能够将一级醇转换为羧酸 (式2)[2],在分子氧、次氯酸钙的作用下则将其氧化为醛 (式3)[3]

对于特殊底物如环丁醇的氧化反应,四氧化钌相对于其它氧化剂如高锰酸钾等能够获得最高的产率 (式4)[4]

四氧化钌还能将醛催化氧化为羧酸,将芳香烃转变为醌以及将硫化物转变为砜 (式5)[5]。类似的,四氧化钌还能氧化杂原子如氧、氮的邻位亚甲基,如将甲基醚转换为甲基酯的反应 (式6)[6]

四氧化钌还能将醛催化氧化为羧酸,将芳香烃转变为醌以及将硫化物转变为砜 (式5)[5]。类似的,四氧化钌还能氧化杂原子如氧、氮的邻位亚甲基,如将甲基醚转换为甲基酯的反应 (式6)[6]

在四氧化钌催化实现的官能团氧化反应中,还可能伴随底物其它基团的断裂反应,如将环己基苯转变为环己基甲酸的反应 (式7)[7],或是将萘转变为二羧酸的反应 (式8)[8],反应底物都发生了部分断裂。

四氧化钌的氧化活性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来调节,最简单的就是采用不同氧化活性的氧化试剂与低价钌反应获得不同活性的高价钌试剂。如在高碘酸钠作用下,三氯化钌能够实现醚邻位亚甲基的氧化,而在次氯酸钠作用下,则能实现环酮的Baeyer-Villiger反应 (式9)[9]

调节四氧化钌氧化活性的另一种方法是加入配体。电负性配体的引入可以增大金属中心的碱性,从而改善其氧化能力。如加入联吡啶配体bpy,可以实现二苯乙烯的环氧化反应 (式10)[10]。在碱的作用下,可以实现二苯乙烯的酮羟基化反应 (式11)[11]。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实现烯烃的双羟基化反应 (式12)[12]

调节四氧化钌氧化活性的另一种方法是加入配体。电负性配体的引入可以增大金属中心的碱性,从而改善其氧化能力。如加入联吡啶配体bpy,可以实现二苯乙烯的环氧化反应 (式10)[10]。在碱的作用下,可以实现二苯乙烯的酮羟基化反应 (式11)[11]。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实现烯烃的双羟基化反应 (式12)[12]

另外,采用其它钌金属试剂前体也可以实现其它类型的氧化反应。如采用三苯基膦二氯化钌RuCl2(PPh3)3与亚碘酰苯组合能够将炔转变为二酮 (式13)[13],或是采用RuH2(PPh3)4与氢受体如亚苄基丙酮组合能够将二醇转变为内酯 (式14)[14]

氧化钌 物化性质

熔点:
25.4ºC
沸点:
40ºC (other sources give 108ºC; presumably40ºC is at reduced pressure)
存储条件/存储方法:

 

稳定性相关:

四氧化钌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试剂,能够与滤纸和醇发生爆炸性反应,与醚、苯和吡啶的反应也非常剧烈。它能够很容易地氧化人体内组织,留下二氧化钌沉积,它的蒸气能强烈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因此使用时一定要避免吸入。但是,当反应中只存在催化剂量的四氧化钌时,上述危险性能大大降低。

其它信息:

1.溶解性:极易溶于氯仿和四氯化碳,微溶于水。它具有两种形态,其中黄色四氧化钌mp 25.5 oC,bp 40 oC;橙色四氧化钌mp 27 oC,bp 108 oC。

氧化钌 安全信息

风险类别:
5.1
安全说明:
S16-S17-S36-S37-S39
安全标志:
S16:远离火源。
S17:远离可燃物质。
:

氧化钌 MSDS


Section 1: Product Identification
   Chemical Name:       Ruthenium(VIII) oxide (0.5% stabilized aqueous solution)    
   CAS Registry Number:       20427-56-9    
   Formula:       RuO4    
   EINECS Number:       none    
   Chemical Family:       metal oxide    
   Synonym:       ruthenium tetroxide    

Section 2: Composition and Information on Ingredients
   Ingredient       CAS Number       Percent       ACGIH (TWA)       OSHA (PEL)    
   Title Compound       20427-56-9       0.5%       no data       no data    

Section 3: Hazards Identification
   Emergency Overview:       Irritating to skin, eyes and mucous membranes. May be harmful if swallowed.    
   Primary Routes of Exposure:       Ingestion, eyes    
   Eye Contact:       Causes slight to mild irritation of the eyes.    
   Skin Contact:       Causes slight to mild irritation of the skin.    
   Inhalation:       Irritating to the nose, mucous membranes and respiratory tract.    
   Ingestion:       No specific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he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ingestion.    
   Acute Health Affects:       Irritating to skin, eyes and respiratory tract.    
   Chronic Health Affects:       Exposure to ruthenium tetroxide dust and vapors may cause severe permanent damage to eyes and lungs.    
   NTP:       No    
   IARC:       No    
   OSHA:       No    

SECTION 4: First Aid Measures
   Immediately flush the eyes with copious amounts of water for at least 10-15 minutes. A victim may need
   Eye Exposure:
   assistance in keeping their eye lids open. Get immediate medical attention.
   Wash the affected area with water. Remove contaminated clothes if necessary. Seek medical assistance if
   Skin Exposure:
   irritation persists.
   Remove the victim to fresh air. Closely monitor the victim for signs of respiratory problems, such as difficulty
   Inhalation:
   in breathing, coughing, wheezing, or pain. In such cases seek immediate medical assistance.
   Seek medical attention immediately. Keep the victim calm. Give the victim water (only if conscious). Induce
   Ingestion:
   vomiting only if directed by medical personnel.

SECTION 5: Fire Fighting Measures
   Flash Point:       not applicable    
   Autoignition Temperature:       not applicable    
   Explosion Limits:       not applicable    
   Extinguishing Medium:       Aqueous solution - non-flammable    
   When dry acts as an oxidizer towards organics. Smothering the fire may not be effective. A NIOSH approved
   Special Fire Fighting Procedures:
   self 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should be worn.
   Hazardous Combustion and       Toxic ruthenium tetroxide could be present in gasses.    
   Decomposion Products:
   Wetting the dried solid with small amounts of alcohols, solvents or combustible powders may lead to ignition
   Unusual Fire or Explosion Hazards:
   and fire.

SECTION 6: Accidental Release Measures
   Small spills should be flushed with sodium bisulfite solution to detoxify ruthenium tetroxide, and then be mixed
   Spill and Leak Procedures:
   with vermiculite or sodium carbonate and swept up. Do not mix with combustible materials.

SECTION 7: Handling and Storage
   Handling and Storage:       Store in a cool dark place in tightly closed containers.    

SECTION 8: Exposure Controls and Personal Protection
   Eye Protection:       Always wear approved safety glasses when handling a chemical substance in the laboratory.    
   Skin Protection:       Wear appropriate chemical resistant gloves and protective clothing.    
   Ventilation:       Material may form a fine dust or vapor. If possible, handle the material in an efficient fume hood.    
   If ventilation is not available a respirator should be worn. The use of respirators requires a Respirator
   Respirator:
   Protection Program to be in compliance with 29 CFR 1910.134.
   Ventilation:       Material may form a fine dust or vapor. If possible, handle the material in an efficient fume hood.    
   Additional Protection:       No additional protection required.    

SECTION 9: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Color and Form:       yellow liq.    
   Molecular Weight:       165.7    
   Melting Point:       no data    
   Boiling Point:       (water)    
   Vapor Pressure:       no data    
   Specific Gravity:       no data    
   Odor:       acrid odor    
   Solubility in Water:       material is a water solution    

SECTION 10: Stability and Reactivity
   Stability:       heat sensitive, (store cold, in the dark)    
   Hazardous Polymerization:       no hazardous polymerization    
   Conditions to Avoid:       The dry powder reacts violently with paper, alcohol, and other combustibles.    
   Incompatibility:       Reducing agents, organic materials, active metals and halogens    
   Decomposition Products:       ruthenium and oxygen    

SECTION 11: Toxicological Information
   RTECS Data:       No information available in the RTECS files.    
   Carcinogenic Effects:       No data available    
   Mutagenic Effects:       No data available    
   Tetratogenic Effects:       No data available    

SECTION 12: Ecological Information
   Ecological Information:       No information available    

SECTION 13: Disposal Considerations
   Disposal:       Dispose of according to local, state and federal regulations.    

SECTION 14: Transportation
   Shipping Name (CFR):       Oxidizing liquid, N.O.S.    
   Hazard Class (CFR):       5.1    
   Additional Hazard Class (CFR):       NA    
   Packaging Group (CFR):       II    
   UN ID Number (CFR):       UN# 3139    
   Shipping Name (IATA):       Oxidizing liquid, N.O.S.    
   Hazard Class (IATA):       5.1    
   Additional Hazard Class (IATA):       NA    
   Packaging Group (IATA):       II    
   UN ID Number (IATA):       UN# 3139    

SECTION 15: Regulatory Information
   TSCA:       Not listed in the TSCA inventory.    
   SARA (Title 313):       Title compound not listed.    
   Second Ingredient:       none    


SECTION 16 - ADDITIONAL INFORMATION
N/A

氧化钌 分子结构与计算化学数据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4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68.3

7.重原子数量:5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138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推荐供应商更多供应商>>

淄博航宇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产品介绍:
产品名称:氧化钌 Cas号:20427-56-9 纯度:99% 包装信息:100kg 价格:100.0元
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经理 电话:15666366704 手机:15666366704

山东西亚化学有限公司

产品介绍:
产品名称:四氧化钌 Cas号:20427-56-9 纯度:0.5% solution in water, stabilized 包装信息:10ml 价格:1,530.0元
联系方式:
联系人:崔 电话:4009903999 手机:18053972095

湖北实兴化工有限公司

产品介绍:
产品名称:四氧化钌 Cas号:20427-56-9 纯度:99% 包装信息:500kg,200kg,50kg,25kg,1kg 价格:1.0元 - 10.0元
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妍 电话:13554155445 手机:13554155445

亚泰(成都)化工贸易有限公司

产品介绍:
产品名称:氧化钌 Cas号:20427-56-9 纯度: 包装信息:洽谈 价格:洽谈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辉 电话:86-028-80616807 手机:13558849233

成都辉煌化工贸易有限公司

产品介绍:
产品名称:氧化钌 Cas号:20427-56-9 纯度: 包装信息:洽谈 价格:洽谈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志辉 电话:028-68802023 手机:13558842938

隆盛集团连云港贸易有限公司

产品介绍:
产品名称:氧化钌 Cas号:20427-56-9 纯度: 包装信息:洽谈 价格:洽谈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伟民 电话:86-0518-85640962 手机:18795528624

南京朗盛化工贸易有限公司

产品介绍:
产品名称:氧化钌 Cas号:20427-56-9 纯度: 包装信息:洽谈 价格:洽谈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俊超 电话:86-025-68662172 手机:18751985079

宝鸡鑫友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产品介绍:
产品名称:氧化钌 Cas号:20427-56-9 纯度: 包装信息:洽谈 价格:洽谈
联系方式:
联系人:贾经理 电话:0917-3800528 手机:13389173538

锌源集团(深圳)贸易有限公司

产品介绍:
产品名称:氧化钌 Cas号:20427-56-9 纯度: 包装信息:洽谈 价格:洽谈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少杰 电话:0755-29220822 手机:13760180556

苏州鹏欣达化工集团贸易有限公司

产品介绍:
产品名称:氧化钌 Cas号:20427-56-9 纯度: 包装信息:洽谈 价格:洽谈
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志华 电话:86 0512 82190396 手机:1862637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