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二氯苯

  • 基本信息
  • 制备方法及用途
  • 物化性质
  • 安全信息
  • 毒理性
  • MSDS
  • 结构与计算化学
  • 上游产品
  • 下游产品
  • 表征图谱

1,3-二氯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1,3-二氯苯 
中文别名:
1,3-二氯苯;
间二氯苯 
英文名称:
Benzene, 1,3-dichloro-
英文别名:
1,3-dichlorobenzene;
Pyrimidin;
antipyrimidine;
2,4-dichloro-benzene;
2,6-dichlorobenzene;
3,5-dichlorobenzene;
Metadiazine;
m-Diazine;
Miazine;
1,3-Dichlorobenzene;
meta-dichlorobenzene;
iazine;
1,4-Dichlorobenzene;
pyrimidine acid;
1,3-DIAZINE;
1,3-Diazin 
CAS No.:
541-73-1
分 子 式:

C6H4Cl2

分 子 量:
147.00
精确分子量:
145.96900
PSA:
0.00000
MDL:
MFCD00000573
EINECS:
208-792-1
BRN:
956618
InChI:
The Key: ZPQOPVIELGIULI-UHFFFAOYSA-N
危险品标志:

Xn:Harmful
N:Dangerous for the environment
 

风险术语:

R22; R51/53;

安全术语:

S61;

分子结构式:
SDS:
查看

1,3-二氯苯 制备方法及用途

制备方法

其制备方法有以下几种。 以氯苯为原料进一步氯化,得到对二氯苯、邻二氯苯还有间二氯苯。一般分离的方法采用混合二氯苯进行连续蒸馏,塔顶馏出对位和间位二氯苯,冷冻结晶析出对二氯苯,母液再进行精馏而得到间二氯苯,塔釜是粗邻二氯苯,再在闪蒸塔进行闪蒸馏出邻二氯苯。目前混合二氯苯采用吸附分离的方法,采用分子筛为吸附剂,以气相混合二氯苯进入吸附塔,可选择性吸附对二氯苯,吸余液为间位和邻位二氯苯,经精馏分别得到间二氯苯和邻二氯苯。吸附温度180~200℃,吸附压力为常压。 1.间苯二胺重氮法:间苯二胺在亚硝酸钠和硫酸存在下进行重氮化,重氮化温度在0~5℃,重氮液在氯化亚铜存在下水解生成间二氯苯。 2.间氯苯胺法:采用间氯苯胺为原料,在亚硝酸钠和盐酸存在下进行重氮化,重氮液在氯化亚铜存在下水解生成间二氯苯。 以上几种制备方法中,最适用于工业化并成本较低的方法是混二氯苯的吸附分离法。国内已有生产装置进行生产。

合成制备方法

其制备方法有以下几种。
以氯苯为原料进一步氯化,得到对二氯苯、邻二氯苯还有间二氯苯。一般分离的方法采用混合二氯苯进行连续蒸馏,塔顶馏出对位和间位二氯苯,冷冻结晶析出对二氯苯,母液再进行精馏而得到间二氯苯,塔釜是粗邻二氯苯,再在闪蒸塔进行闪蒸馏出邻二氯苯。目前混合二氯苯采用吸附分离的方法,采用分子筛为吸附剂,以气相混合二氯苯进入吸附塔,可选择性吸附对二氯苯,吸余液为间位和邻位二氯苯,经精馏分别得到间二氯苯和邻二氯苯。吸附温度180~200℃,吸附压力为常压。
1.间苯二胺重氮法:间苯二胺在亚硝酸钠和硫酸存在下进行重氮化,重氮化温度在0~5℃,重氮液在氯化亚铜存在下水解生成间二氯苯。


2.间氯苯胺法:采用间氯苯胺为原料,在亚硝酸钠和盐酸存在下进行重氮化,重氮液在氯化亚铜存在下水解生成间二氯苯。

以上几种制备方法中,最适用于工业化并成本较低的方法是混二氯苯的吸附分离法。国内已有生产装置进行生产。

用途简介

1.用于有机合成。间二氯苯与氯乙酰氯经Friedel-Crafts反应,得2,4,ω-三氯苯乙酮,用作广谱抗真菌药物咪康唑的中间体。在存在氯化铁或铝汞的条件下进行氯化反应,主要生成1,2,4-三氯苯。存在催化剂的条件下,于550-850℃水解生成间氯苯酚和间苯二酚。以氧化铜为催化剂,在加压下150-200℃与浓氨水反应生成间苯二胺。 2.用于染料制造、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

用途

1.用于有机合成。间二氯苯与氯乙酰氯经Friedel-Crafts反应,得2,4,ω-三氯苯乙酮,用作广谱抗真菌药物咪康唑的中间体。在存在氯化铁或铝汞的条件下进行氯化反应,主要生成1,2,4-三氯苯。存在催化剂的条件下,于550-850℃水解生成间氯苯酚和间苯二酚。以氧化铜为催化剂,在加压下150-200℃与浓氨水反应生成间苯二胺。

2.用于染料制造、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30]

1,3-二氯苯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至淡黄色液体带有芳香气味
密度:
1.288 g/mL at 25 °C(lit.)
熔点:
-24 °C
沸点:
172-173 °C(lit.)
闪点:
146 °F
水溶解性:
0.0123 g/100 mL (25 ºC)
折射率:
n20/D 1.546(lit.)
存储条件/存储方法: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与氧化剂、食品添加剂分开存放
稳定性相关:

1.在氯化铁或铝汞齐存在下进行氯化反应时,主要生成1,2,4-三氯苯。在催化剂存在下,550~850℃水解生成间氯苯酚和间苯二酚。以氧化铜为催化剂,在加压下150~200℃与浓氨水反应生成间苯二胺。在发生硝化或磺化反应时,生成2,4-二氯硝基苯和2,4-二氯苯磺酸。

2.稳定性[24]  稳定

3.禁配物[25]  强氧化剂、铝

4.避免接触的条件[26]  受热

5.聚合危害[27]  不聚合

6.分解产物[28]  氯化氢

其它信息:

1.性状: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1]

2.熔点(℃):-24.8[2]

3.沸点(℃):173[3]

4.相对密度(水=1):1.29[4]

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5.08[5]

6.饱和蒸气压(kPa):0.13(12.1℃)[6]

7.燃烧热(kJ/mol):-2952.9[7]

8.临界温度(℃):415.3[8]

9.临界压力(MPa):4.86[9]

10.辛醇/水分配系数:3.53[10]

11.闪点(℃):72[11]

12.引燃温度(℃):647[12]

13.爆炸上限(%):7.8[13]

14.爆炸下限(%):1.8[14]

15.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易溶于丙酮。[15]

16.黏度(mPa·s,23.3ºC):1.0450

17.燃点(ºC):648

18.蒸发热(KJ/mol,b.p.):38.64

19.生成热(KJ/mol,25ºC,液体):20.47

20.燃烧热(KJ/mol,25ºC,液体):2957.72

21.比热容(KJ/(kg·K),0ºC,液体):1.13

22.溶解度(%,水,20ºC):0.0111

23.相对密度(25℃,4℃):1.2828

24.常温折射率(n25):1.5434

25.溶度参数(J·cm-3)0.5:19.574

26.van der Waals面积(cm2·mol-1):8.220×109

27.van der Waals体积(cm3·mol-1):87.300

28.液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20.7

29.液相标准热熔(J·mol-1·K-1):170.9

30.气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 :25.7

31.气相标准熵(J·mol-1·K-1) :343.64

32.气相标准生成自由能( kJ·mol-1):78.0

33.气相标准热熔(J·mol-1·K-1):113.90

1,3-二氯苯 安全信息

包装等级:
III
风险类别:
6.1(b)
海关代码:
29036990
WGK_Germany:
2
德国有关水污染物质的分类清单
危险类别码:
R22;R51/53
安全说明:
S61-S45-S36/37-S16-S7
RTECS号:
CZ4499000
安全标志:
S61:避免排放到环境中。参考专门的说明/安全数据表。
危险标志:
Xn:Harmful;N:Dangerousfortheenvironment;

1,3-二氯苯 毒理性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RTECS NUMBER :
CZ4499000
CHEMICAL NAME :
Benzene, m-dichloro-
CAS REGISTRY NUMBER :
541-73-1
LAST UPDATED :
199710
DATA ITEMS CITED :
10
MOLECULAR FORMULA :
C6-H4-Cl2
MOLECULAR WEIGHT :
147.00

HEALTH HAZARD DATA

ACUTE TOXICITY DATA

TYPE OF TEST :
LD50 - Lethal dose, 50 percent kill
ROUTE OF EXPOSURE :
Intraperitoneal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mouse
DOSE/DURATION :
1062 mg/kg
TOXIC EFFECTS :
Details of toxic effects not reported other than lethal dose value
TYPE OF TEST :
TDLo - Lowest published toxic dose
ROUTE OF EXPOSURE :
Oral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rat
DOSE/DURATION :
1470 mg/kg/10D-I
TOXIC EFFECTS :
Liver - changes in liver weight Nutritional and Gross Metabolic - changes in calcium Biochemical - Enzyme inhibition, induction, or change in blood or tissue levels - phosphatases
TYPE OF TEST :
TDLo - Lowest published toxic dose
ROUTE OF EXPOSURE :
Oral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rat
DOSE/DURATION :
3330 mg/kg/90D-I
TOXIC EFFECTS :
Endocrine - other changes Blood - changes in serum composition (e.g. TP, bilirubin, cholesterol) Biochemical - Enzyme inhibition, induction, or change in blood or tissue levels - dehydrogenases

MUTATION DATA

TEST SYSTEM :
Rodent - mouse
DOSE/DURATION :
175 mg/kg/24H
REFERENCE :
MUTAEX Mutagenesis. (Oxford Univ. Press, Pinkhill House, Southfield Road, Eynsham, Oxford OX8 1JJ, UK) V.1- 1986- Volume(issue)/page/year: 2,111,1987 *** NIOSH STANDARDS DEVELOPMENT AND SURVEILLANCE DATA *** NIOSH OCCUPATIONAL EXPOSURE SURVEY DATA : NOES - National Occupational Exposure Survey (1983) NOES Hazard Code - X2135 No. of Facilities: 49 (estimated) No. of Industries: 2 No. of Occupations: 3 No. of Employees: 418 (estimated) No. of Female Employees: 80 (estimated)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小鼠经腹腔LD50:1062mg/kg,除致死剂量外无详细说明;

2、多剂量毒性数据:大鼠经口TDLo:1470 mg/kg/10D-I,肝-肝脏重量的变化,总的营养代谢,钙-酶抑制,诱导变化或改变血液或组织水平-磷酸酶;

大鼠经口TDLo:3330mg/kg/90D-I,内分泌变化,血-血清成分的变化(如茶多酚,胆红素,胆固醇)生化-酶抑制,诱导或改变血液或组织水平-脱氢酶改变;

3、致突变数据:基因转换和有丝分裂recombinationTEST系统:酵母-酿酒酵母:5ppm;

微核试验IntraperitonealTEST系统:啮齿动物-鼠:175mg/kg/24H。

4、毒性稍低于邻二氯苯,可经皮肤和黏膜吸收。可引起肝、肾损害。嗅觉阈浓度0.2mg/L(水质)。

5.急性毒性[16] LD50:1062mg/kg(小鼠静脉);1062mg/kg(小鼠腹腔)

6.刺激性  暂无资料

7.致突变性[17]  基因转化和有丝分裂重组:酿酒酵母5ppm。微核试验:小鼠腹腔内给药175mg/kg(24h)

8.致癌性[18]  IARC致癌性评论:组3,现有的证据不能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类。

生态数据:

1.生态毒性[19]

LC50:21.8mg/L(24h)(蓝鳃太阳鱼,静态);12.7mg/L(96h)(黑头呆鱼,静态);8.46mg/L(24h)(红鲈,静态)

2.生物降解性[20]

好氧生物降解(h):673~4320

厌氧生物降解(h):2880~17280

3.非生物降解性[21]

光解最大光吸收波长范围(nm):216~278

空气中光氧化半衰期(h):8.91~89.1

一级水解半衰期(h):>879a

4.生物富集性[22]  BCF:60~230(鲤鱼,接触浓度100μg/L,接触时间8周);60~370(鲤鱼,接触浓度10μg/L,接触时间8周);420~740(虹鳟鱼,接触时间119d);90(蓝鳃太阳鱼,接触时间28d)

5.其他有害作用[23]  该物质对环境有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特别是在水生生物中发生生物蓄积。

1,3-二氯苯 MSDS

国标编号: 61657
CAS: 541-73-1
中文名称: 1,3-二氯苯
英文名称: 1,3-dichlorobenzene;m-dichlorobenzene
别 名: 间二氯苯
分子式: C6H4Cl2
分子量: 147.00
熔 点: -24.8℃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29;
蒸汽压: 63℃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危险标记: 15(有害品)
用 途: 用于染料制造,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后引起头痛、倦睡、不安和呼吸道粘膜刺激。对眼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口服出现胃粘膜刺激、恶心、呕吐、腹泻、腹绞痛和紫绀。慢性影响:可能引起肝肾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1062mg/kg(小鼠静脉)

污染来源:此污染物多来源于染料制造、有机合成及生产溶剂、熏蒸剂和杀虫剂等工厂或车间。

由于1,3-二氯苯具有很强的挥发作用,通常在水和土壤中的1,3-二氯苯会很快的挥发到空气中,1,3-二氯苯在河水中的挥发速率经6个小时下降50%,1,3-二氯苯在空气中的光解速度在20小时之内会降低一半,在水中的1,3-二氯苯将产生水解作用。因此,受1,3-二氯苯污染的水和土壤能较快地得到恢复。 该物质对环境的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特别是在水生生物中可发生生物蓄积。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引起分解。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光离子检测器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GB/T17131-1997,水质)气相色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色谱/质谱法  美国EPA524.2方法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20mg/m3[皮]
中国(待颁布) 饮用水源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02mg/L
  嗅觉阈浓度 0.02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正在泄漏的1,3-二氯苯可用玻璃品或镀锌金属桶盛装,或筑防护堤。泄漏在水中的1,3-二氯苯,将沉于水底,并聚积在水底低洼处,可用泵抽出,放入玻璃品或金属桶内,泄漏的1,3-二氯苯要尽量避开水道和饮用水源;泄漏在土壤或地面上的1,3-二氯苯可用干 砂土混合,将污染的土壤全部装入可密封的袋中后,或倒到空旷地方掩埋,或作为废弃物进行焚烧;泄漏在空旷地方的1,3-二氯苯可就地掩埋。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毒物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干粉。

1,3-二氯苯 分子结构与计算化学数据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36.04

2、摩尔体积(cm3/mol):113.3

3、等张比容(90.2K):279.0

4、表面张力(dyne/cm):36.7

5、极化率(10-24cm3):14.28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0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0

7.重原子数量:8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64.9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1,3-二氯苯 下游产品

推荐供应商更多供应商>>